太贴心!颐和园北宫门外,走累的游客有了歇脚处

别致的景观设计、木质休闲长椅,还有新增设的出站指引……近日, 紧邻颐和园北宫门的小白马广场边角地,经过设计施工摇身一变成了 “街区会客厅”。从此,玩累了的游客有了歇脚的地方。

e6d5735808574d6da550a91593e2cc96.jpg

中午时分,从颐和园北宫门出园,往东走100米就到了小白马广场。崭新的木质座椅,别具特色的“进京赶考”的路线图,展示着颐和园著名景观的西侧背景墙,还有融合了红色文化的一处处景观……

“真是大不一样了,改造后的广场干净敞亮,座椅舒适,太贴心了。”常来颐和园游玩的张先生说。

正说着,三三两两的游客陆续从颐和园客北宫门走出来,玩累了的他们直接来到小白马广场,靠在长椅上歇歇脚,和游伴聊聊天,好不惬意。

“以前可不是这样,围挡围着的小广场放满了自行车和‘僵尸车’……”正在小广场巡视的青龙桥街道责任规划师郭璇介绍,当年,考虑到附近有两个公交场站,游客、居民有一定的停车需求,广场东侧保留了一部分停车区域。可一些游客希望,最好装几张木椅,他们从公园出来,也好休息一下。

由此,街道经过设计后进行了改造, 小白马广场由单纯的停车场,变成了结合休憩、文化展示、停车为一体的复合口袋公园。除了小白马广场,此次改造还包括 地铁北宫门站C、D口周边四块微空间。郭璇介绍, 地铁北宫门站是重要的交通换乘区域,日均客流量在1.3万至1.4万,旺季旅游交通流量可突破60万。


“ 以前到了节日客流高峰,因指引标识不明确,很多乘客下了地铁就在站口扎堆找路,走累了的游客干脆坐在马路牙子上,很容易造成人员拥挤。大量自行车就堆放在人行道上,而自行车停车场由于入口不足且设置不明显,停车不便,反而出现大量闲置,利用率极低。同时,由于地铁出站广场与人行道存在高差,无障碍通行受阻,行人通行不畅。”郭璇说。

改造后,一出地铁口,就能看到地上颐和园方向的指示引导标识和景观示意图。此外,在不干扰交通疏散前提下,街道利用现状挡墙、场地边缘等空间增设临时休憩设施,还增设了自行车停车场出入口,并在重要交通节点增加照明设施。同时,消除了广场与人行道的高差,增加无障碍坡道。